疯狂的金银:黄金白银价格飙升VS对美元本位霸权的挑战
10月30日,现货黄金价格继续走高,涨至2778美元,再创历史新高。高盛预计,到2025年12月,黄金价格将再上涨约10%,达到3000美元/盎司。这种乐观情绪在很大程度上被归因于各国央行,尤其是新兴市场央行的黄金购买量激增。
每盎司3000美元——这会是终点吗?
著名财经评论员穆罕默德·埃尔-埃利安(Mohamed El-Erian)在近期的《金融时报》专栏中这样描述:过去一年,黄金价格表现异常。在屡创新高之后,黄金似乎已脱离了传统的影响因素,如利率、通货膨胀和美元汇率——其稳定的上涨与动荡的地缘政治局势形成了鲜明对比。
2024年以来,黄金价格涨幅近35%,白银价格也已上涨约30%。有趣的是,金银价格上涨是相对线性的,直线向上——任何回调都会吸引更多的买家涌入。
当我们回顾历史,货币史的确是一面很有意思的镜子。文明诞生之初,从贝壳到胡椒,很多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存在,而金银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东西方都曾经历金银以及各类金属辅币并用的时代。到了18-19世纪,欧洲逐渐从金银复本位过渡到金本位,随着现代银行系统的发育,债券市场的繁茂发展,最终西方在20世纪过渡到纸币本位。纵观金银贵金属作为货币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管中窥豹,发现很多有趣的细节:
例如,压榨金矿工人成为十月革命的导火索之一;又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前,国际金本位制突然停摆,德意志帝国银行甚至在国会决议前便停止黄金兑付,因为短短一周内黄金储备缩减了 7.5%。
1933年4月,为了应对黄金挤兑危机,时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D.罗斯福颁布了著名的“限金”法令——《1933年紧急银行法》(Emergency Banking Act),其中包括了《第6102号总统令》(Executive Order 6102),规定所有美国人不得持有超过100美元的金币、金条或黄金券,多出的黄金务必在当年5月1日前,按每盎司20.67美元的固定价格卖给政府。如有违者,最高可判处1万美元的罚款或十年监禁,或两者并罚。
中国古典小说《金瓶梅》生动描绘了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的繁荣,背后则是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及其货币化。
此外,地理大发现引发了全球化浪潮,菲律宾群岛成为美洲白银进入亚洲的中转站。
在中国,纸币循环往往预示着王朝更替的到来。军事开支增加导致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带来大量纸币发行,最终在恶性通货膨胀中,劣币崩溃而良币存续。
让我们拆解四本相关书籍,从历史的书卷中解析金银千年的财富密码。
黄金的历史变迁
在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已经确保潘盖翁山脉的矿山每年可开采1000塔兰特的黄金之后,他就掌握了必要的经济资源,目的是建立和维系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这就让他成功镇压了希腊,并且在他被刺杀之后,为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大帝的大规模侵略征途奠定了基础。和采矿相比,军事上的成就证明了武力才是迅速获得大量黄金最有效的方法。仅在伊朗西部的苏沙地区,亚历山大大帝就掠夺了已被铸成硬币的4万多塔兰特钱币和波斯国王的黄金财宝,这些足够他维系军队并且铸造新的金币了。
和亚历山大大帝一样,300年后,另一个缺金少银的统帅尤利乌斯·恺撒大帝(罗马共和国独裁官),也是通过丰盛的战利品,获得了丰厚的财富。在取得了赫尔维蒂战争的胜利后,尤利乌斯·恺撒掠夺的大量黄金,足以自行再组建两个新的古罗马军团,让高卢(古代西欧地区)的凯尔特人臣服。
随着恺撒大帝的一系列征战,大量黄金在最短的时间内被运到了罗马,这些黄金使得整个地中海区域的金价呈断裂式下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国际金本位制就突然骤停了。几乎在战争爆发的同时,1914年8月,英国、法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以及俄国这些战争国都废除了其中央银行的黄金兑换功能。德意志帝国银行甚至在国会决议前就停止了黄金兑付,因为在最后通牒和战时动员时期,仅一个星期内,黄金储备就缩减了7.5%。
所有的战争国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就是他们应该如何支撑士兵和战争武器的巨大费用?当起初期待的速战速胜遥遥无期时,他们就清楚地意识到,阵地持久战需要采取完全不一样的措施。黄金本位制的叫停提供了各种所需的可能性:各政府通过取消保证自身货币而制定的规则,设法给自己留下了必要的回旋余地来印制新的、不再由黄金来保障的新货币,并且将其发行流通。大家都欠着银行的钱,并且都期待着,有朝一日被打败的对手的战败赔款能冲抵这些债务。这和通货膨胀没什么不一样,只是通货膨胀是首先在和外国的兑换汇率方面明显可见而已。重要战时物资的原材料供应当然必须用硬通货外汇或者黄金支付。
1934年美国人已经成功地将美元贬值了超过40%,并且稳定了美元的价值。新的金价此时维持在1盎司兑换35美元,1年前1盎司黄金才兑换20.67美元。随着这一贬值,迄今为止的所有黄金持有者,因为之前必须将其手中的黄金以旧价卖出,所以他们的财富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只有那些拥有大量黄金存货的人,仔细思考了之前罗斯福总统的公告后,并将他们的黄金财宝转移到了瑞士这样的安全国家,才得以将黄金保留。
在一战时期,有3/4的国外付款都是经由瑞士国家银行协助处理的。德国向瑞士国家银行出售黄金,并由此获得支付进口所必需的外汇。没有瑞士的帮助,德国人不可能获得许多急需的必要原料。德国从葡萄牙购买钨用来制造穿甲弹,从西班牙和南美购买锰和其他矿石,而且还从罗马尼亚购买石油。
自1920年起,苏联人对于黄金产量以及其黄金储备量的相关统计数据一直是国家秘密,西方分析家仅仅只能给出猜测,并且只能在不同的市场上追踪黄金的销售情况。
在1963-1965年的农业大危机期间,苏联毫无选择:农业歉收,形势严峻,加上农业政策缺失,在莫斯科和其他城市,面包都必须定量供应。此时,这个一直以来的谷物出口大国只能被迫每年出售500吨黄金,用外汇从“阶级敌人”美国那里购买粮食。仔细想来,这个农业危机,在1965年又一次拯救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使之得以继续实施。
白银的历史角色
临海的雅典早已开始集中精力建设自己的海军,资金就来自劳里昂地区银矿的银。公元前480年,雅典海军引诱波斯舰队驶入萨拉米斯附近狭窄的海峡,波斯舰队惨败,希波战争的形势发生了逆转。薛西斯一世把幸存的船长处决后,败逃回国。悲剧《波斯人》(The Persians)就是古希腊剧作家埃斯库罗斯以这场战役为背景创作的,其中提到了雅典人的优势:“他们拥有名副其实的银泉,他们的土地上有一座宝库。”
拥有银矿和开采银矿曾为两个帝国的发展提供了资金,这两个帝国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今天的西方世界。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帝国留给后人民主观念、知识革命和哲学,促进了之后几个世纪的文学和思想的发展;而两千年后的西班牙帝国客观上加强了美洲、欧洲和亚洲之间的贸易联系,并建立了当时欧洲通用的货币标准。
银在古代被视为一种净化剂,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波斯国王居鲁士大帝曾在军事行动期间用银器储存煮沸的河水,这是早期记载中关于银具有抗菌性这一常识的一个实例。化学可以帮助我们解释银具有抗菌性的原因:一项有趣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僵尸效应”,即被银离子杀死的细菌会持续消灭邻近的细菌。这一理论在19世纪中期得到人们的肯定,在此之前,银有助于保鲜已经是一个被公认的事实。如今,银被广泛应用于水箱内部及水过滤系统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抗生素问世之前,银经常被用作杀菌剂。随着细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强,人们也在尝试开发将银纳入抗菌治疗的新方法。银还具有高导电性,这使得银在电子工业领域有多种用途。
美国淘银热的历史与美国西部股票市场发展的历史密切相关。在欢欣鼓舞的气氛中和监管不力的情况下,滥用行为猖獗。肆无忌惮的股票经纪人利用着经验不足的投资者的天真和贪婪,旧金山证券交易所的创始人因此被称为“四十大盗”。轻信者因为对金融风险几乎一无所知,在他人的游说下便轻易地进行卖空交易和保证金交易。在许多情况下,股票经纪人和矿山管理人员只管将现金中饱私囊,而被蒙在鼓里的股东只能选择继续投资以期最终获得回报,当然,他们也可以选择违约。在违约的情况下,他们只能放弃自己持有的股票。在此期间,旧金山的自杀率几乎翻了一倍,即便是亨利·卡姆斯托克(Henry Comstock)——卡姆斯托克矿脉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也因投机而失去了所有财富,最后饮弹自尽。回顾过去,统计数据表明,极度兴奋常使人无视基本的常识。
在明代,中国的确拥有自己的银矿,位于西南部的云南省,但这些银矿无法满足一个占世界人口1/4的国家的需求。到了17世纪,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日本的石见银山也无法满足中国的需求。另一个刺激经济“白银化”的因素是16世纪末的明代实施的“一条鞭法”,它将税收合并为一笔款项,用银来一次性支付。银的价值开始飙升,精明的商人抓住机会开始进行高利润的套利交易。在明代,银在中国的价值大约是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两倍。例如,在南方的港口城市广州,黄金与白银的价值之比为1∶7;在西班牙,这一比例为1∶14。换句话说,在中国,可以用更少的白银来购买黄金;而在欧洲,黄金可以换来更多的白银。那些精明的商人就利用这一差价进行交易,导致中国的黄金大量流失。显然,这种套利交易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贸易自由,而明代在很长的时期内采用限制性贸易政策,并不具备贸易自由这种开放性特征。这些套利者借用的中转市场是菲律宾的马尼拉。
纸币与白银的分野
镜头回到1262年,世界文明的两个极点。西方的威尼斯与东方的南宋都面临着来自战争的阴霾,而战争对应的融资需求更是千钧一发。
几乎同时,双方的当权者都设计出了应急方案,都涉及当时最为前沿的金融创新。南宋的贾似道以不断贬值的会子买公田,掠夺民间财富以此为军资,而威尼斯则走了不同的道路,通过议会授权政府以税收作为抵押,当财政出现赤字的时候发行公债,付给5%的利息。事后来看,威尼斯的金融创新激发了政府债务作为资本的魔力,事实上它使欧洲进入一个金融革命的时代。至于中国,滥发的会子并没有因此重新获得市场青睐,而民间的不满与动乱甚至变相为蒙古人兵临城下提供了方便之门。最终,中国在纸币的崩溃中走向了白银之路,东西方的金融大分流在13世纪已经注定,几乎决定了两者后来不同的命运。
战争逻辑与皇权思维主导之下,纸币创新带来的不是繁荣而是滥发。在宋元明三朝,中国试图跳过银本位直接进入纸币本位,但这一过早诞生的纸币最终却因为缺乏约束遭遇了挫败。在与纸币的竞争中,白银作为一种替代物,对于民众来说有保值和储存的便利,最为关键的是,白银具有免于被权力轻易掠夺的货币本性,朝廷至少无法“印”出白银来。因此,白银天然是市场的选择。在市场选择这一隐性却强大的力量之下,纸币试验从宋代的会子悲剧开始,到明代大明宝钞的失败,最后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
白银的流入,不仅使元之后历朝帝王屡次禁银的努力付诸东流,也使得中国经济加速货币化,无意间进入全球化搅拌之中。不同的是,欧洲的大航海时代为欧洲增加了动力,开始了工业革命,之后主要经济体陆续进入金本位乃至纸币时代。而东方帝国则静静地固守着白银,最多不过纠结着白银流出或者流入不足。
金本位的胜出不无偶然因素,英国对于金本位的坚持与其国力的强大是主导动力之一。经济史的数据显示,19世纪中叶之后,世界进入全球贸易加速的全球化时代,而英国成为19世纪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1870年其贸易总额占据世界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这样的情况之下,谁要和英国做生意,都难免受到英国的影响。跟随英国在19世纪一度成为潮流,无论是其中央银行制度还是货币本位都受到追捧。同时,英国的币值稳定在历次战争之中也经受住了考验。德国在普法战争之后抛售白银,使得不少国家遭受输入型通胀,现代银行与国际贸易也使得以往估值过高的黄金变得实用可靠,金本位成为曾经热衷金银复本位的欧洲诸国竞相效仿的对象。
从古代货币到现代金融
人类使用贝壳、动物牙齿、珠宝、牲畜和铁器作为以物易物的代币已经有数万年的历史,但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人们最终选择了黄金和白银作为全球公认的货币形式。这两种化学元素蕴含的某些东西散发出珍贵的气息,人类将它们作为典型的货币。贵金属货币为世代保存财富和促进地球上不同角落的陌生人之间的贸易往来提供了更好的途径,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范围的人类文明进步。
古往今来,贵金属货币之所以不复存在,是因为一个基本的事实:政府无法抵挡为自己不受约束地创造货币的诱惑。罗马帝国的货币贬值也不例外。罗马帝国在保持货币名称和币值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了第纳尔的贵金属含量,这实质上就是在为自己创造货币;第纳尔的贵金属含量越来越低。政府这种使货币贬值的行为降低了人们对货币的信任,导致了价格不稳定和社会脆弱性。到了公元3世纪末,第纳尔频繁贬值,以至于其含银量降到了只有5%,这与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的危机相伴,在这一时期,数位皇帝被刺杀,罗马帝国几乎崩溃。
在英格兰银行成立后不久,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爵士作为铸币厂的掌门人,在1717年设定了金几内亚和银先令之间的新汇兑比率,永久性地改变了世界上金银复本位制的进程。牛顿研究了整个欧洲黄金和白银的流动情况,以及其他国家金银复本位制的兑换比率,特别是法国、荷兰和德国。他利用自己的研究结果确定了黄金和白银之间的新兑换比率,他认为这更能代表每种金属的内在属性。新比率使套利者出口白银和进口黄金变得有利可图,不久之后,白银在英格兰就不再被用作货币。牛顿的这种改变,无论是有预谋的还是偶然的,最终使世界处于只有黄金在顶端的货币金字塔之下。
硬币货币体系的第二个重大缺陷是与硬币的实物转移相关的风险。在中世纪,跨越陆地和海洋运送硬币是非常危险的,是物流运输的噩梦。在试图清算国际债务时,双方经常因沉船遭受额外的损失。贵金属之所以被视为珍贵的部分原因是其坚不可摧,所以为了寻找当年沉船上的货币,至今还存在着一个完整的沉船搜寻产业。
1933年4月5日,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颁布了第6102号行政命令,命令所有的“金币、金条和黄金证书都要交给政府”。该命令实际上是强迫所有美国公民出售黄金以换取美国联邦储备券(现金),并杜绝了人民获得第一层货币的途径。这一厚颜无耻的宣言使得持有和售卖第一层货币成为非法的行为,最高可被判处10年监禁,这让人想起1609年阿姆斯特丹银行成立后,规定所有出纳员必须交出贵金属硬币以换取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存款。
不幸的是,对国际货币体系来说,《布雷顿森林协定》注定要失败。在这个时代,对世界储备货币所承受的负担最有先见之明的思想家是出生于比利时的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他早年在美联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研究。特里芬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10年就正确预言了它的终结。虽然美国公民被禁止拥有黄金,但外国仍被允许将其积累的美元储备转换为金属。特里芬预测,这些国家最终会耗尽美国的黄金储备,美国将无法维持每盎司35美元的固定价格。他警告说,如果不调整《布雷顿森林协定》所保持的框架,黄金的可兑换性将无法生存。最重要的是,特里芬指出,作为世界储备货币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幸事。外国会因为没有储备地位而积累美元。这将使美元升值,并造成贸易不平衡,否则,如果没有世界储备货币需求的额外来源,这种不平衡就不会存在。
追本溯源
为了更好地理解纷繁复杂的商业现象,我们需要厘清基本概念。涉及本文的内容,我们在《管理学大辞典》上找到了如下相关概念,供各位参考:
黄金储备量(gold reserve)
一国(或地区)货币当局持有的,用以平衡国际收支,维持或影响汇率水平,作为金融资产的黄金量。一国国际储备的组成部分。它在稳定国民经济、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国际资信等方面有着特殊作用。
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
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主要由四种形式的资产构成:(1)外汇储备,即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以国际货币表示的流动资产,主要采取国外银行存款和外国政府债券等形式。(2)黄金储备,即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货币性黄金。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黄金储备是国际储备的典型形式。(3)特别提款权,即国际货币基金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账面资产,并按一定比例分配给会员国,用于会员国政府之间的国际结算,并允许会员国用它换取可兑换货币进行国际支付。(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
固定汇率(fixed exchange rate)
一国货币与另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基本固定的汇率。固定汇率并非汇率完全固定不动,而是围绕一个相对固定的平价的上下限范围波动,该范围最高点叫“上限”,最低点叫“下限”。当汇价涨或跌到上限或下限时,政府的中央银行要采取措施,使汇率维持不变。在19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的金本位制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70年代初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都实行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优点:经济稳定发展,有利于国际贸易、国际信贷和国际投资的经济主体进行成本利润的核算,避免了汇率波动风险。缺点:汇率基本不能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的经济杠杆作用;为维护固定汇率制将破坏内部经济平衡,如一国国际收支逆差时,本币汇率将下跌,成为软币,为不使本币贬值,就需要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但这种政策会使国内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失业增加;引起国际汇率制度的动荡和混乱。
交易媒介(medium of exchange)
货币的功能之一。随着专业化分工,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交换剩余产品必不可少。在交易初期,是物与物的交换,其最大不足是无法在短期内完成甚至无法完成,因为这需要对交易的另一方进行搜寻,在缺乏信息的条件下,搜寻成本非常高。随着交易数量的增加,人们自然想到了中介等价物,即当一个交易者,遇到一个所有交易者都需求的物品时,他可以把手中的物品换成此物品,以降低对其他需求物品的搜寻成本。这些为大家所需求的物品即是人们对其他需求物品的交易媒介。交易媒介最后自然而然地成为黄金、白银等贵金属。
外国管理学大事年表 1933年
美国放弃金本位制(Gold Standard System)。1934年美国与菲律宾、加拿大及中南美的一些国家组成美元集团,并在1939年以美元集团为基础建立美元区,把美元作为纸币发行的准备金。美元区为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和美国在金融、贸易上控制其他国家创造了条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复旦商业知识”(ID:BKfudan),作者:谭相宜,36氪经授权发布。
最新文章推荐
星网宇达1月13日缩量下跌0.65%;星网宇达股东户数下降8.41% 筹码集中百万外籍人员在泰国工作,“月薪超过3万比较难”同有科技1月13日缩量上涨0.22%;同有科技第三季度业绩大增梦网科技1月13日量平下跌100.0%送车玩法开始流行?继黄子韬后周鸿祎直播送车涨粉百万贵州茅台1月13日缩量上涨0.56%;贵州茅台捐赠2000万元支援西藏地震灾区2025年,平台动漫之争将告别“一家独大”?比亚迪1月13日缩量下跌0.01%;比亚迪电动汽车在日本销量同比大增54% 超越丰田千方科技1月13日缩量上涨1.14%;千方科技签署“车路云一体化”合作协议硕贝德1月13日缩量上涨1.5%;硕贝德提供多样化天线产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