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社会实践报告书
社 会 实 践 主 题 大学生处世问题调查
小 组 长 杨晨璐
填 表 日 期 20xx年12月15日
上海金融学院社科部
2007.3.10
一、社会实践小组基本情况
二、社会实践大纲
2
三、社会实践访问记
3
四、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4
6
7
8
五、教师评语及成绩
9
10
第二篇:思修社会实践报告
2011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在本学期暑假中,我们进行了一次以“大学生义务献血现状及其心态的调查研究”为主题的社会实践。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走访了相关的单位和部门,并且对一些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搜集到了我们自己认为较为真实的资料。这不仅仅对于社会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帮助,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是受益匪浅。这次活动之中,虽然我们竭尽全力的搜集我们所能找的的资料,但是对于这次的活动也仅仅是让我们基本满意。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小组成员是由我和吴博文,陈明儿,任静,雷红波几个不同地点的同学组成的,由于我们暑期没有办法一起行动工作,所以也就对我们的社会实践调查有一定的限制。我们各自所调查的一些资料基本上是我们的周边,这样我们的调查也因此有了较大的范围和地区差异,包括杭州,绍兴,丽水,嘉兴,酒泉这些地方,我坚信我们亲力亲为的数据和资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我们的资料也基本上可以反映和说明我们所调查的相关问题。本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主要有以下三项内容:
一 大学生献血的现状
大学生总体来说献血热情高,同时也是献血的主力军,大学生献血的方式多样化,有捐献全血,有捐献机采血小板,有参加中华骨髓库配型的,丰富献血渠道,拓展了大学生献血方式;
大学生大多是外地学生,献血有季节性,夏季和冬季放假期间学生都大部分回家,而这段时间又恰巧是用血的高峰期,会造成血液告急的情况出现;由于机采血小板需要在血站定点采集,不少同学由于其采集的复杂性和路程的遥远性而更愿参加血液的全血采集;不少大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对捐献血液抱有偏见,不愿进行无偿献血的活动;献血渠道主要有流动采血车,定点采血屋以及血站采血,有相当大的安全保证。从上得出,大学生的献血热情高,人数也十分可观,构成了献血的主题部分,献血渠道和方式也相当丰富,但仍是缺乏相关知识的学习,导致献血还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今后,我们希望有更多献血知识普及讲座,拓展大学生对生命科学的知识,消除无知,更加积极地加如无偿献血队伍中来,了解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教育。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随机抽取嘉兴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81.4%的学生知道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96.8%学生对献血持肯定态度,88.8%学生愿意献血。但对献血知识了解不多,献血年龄、体重、献血量和献血间隔时间约半数人知晓,曾献过血与未献过血者之间有显著差异性;学生知道血液是在不断新陈代谢的,但对血液生理知识认知肤浅,有73.5%的学生对献血无损健康不知晓,85.7%以上的学生对献血有益健康不知晓,50%学生怕献血传染疾病,39.8%学生担心献血影响健康,34.1%学生担心家人不支持,31.1%学生认为自己不适合献血。结论:针对高校学生,无偿献血的宣传要从血液生理、献血常识入手,宣传科学献血有益健康理念,促使其态度和行为的转变。
二 大学生献血心理调查研究
为什么大学生在献血大军中唱主角?大学生接受的是高等教育,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对献血报以美好的心态积极参与,但也不乏为入党、奖学金而来的。就对大学生来说,很多人觉得大学生不应该组织就自觉的去献血,特别是在现在,
普通人对无偿献血还很不理解,毕竟无偿献血实行只有几年,再观念等还难以接受,再这种情况下,很多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无偿鲜血可以从侧面看到一个人的责任心和对社会的正义感,同时这也是最起码的责任心,如果,作为一个大学生连这点事都不做,我们很难说他有多大的责任感。再偏激一点说,即使是义务献血,无偿献血对大学生来说是无可厚非的,你不献血我不献血,怎么满足社会用血呢?对此持异议者应根究一下自身思想根源.若是考虑到对身体有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献血法>>的规定,不健康的血液是不能要的,不健康的身体也是不能献血的.若身体健康,却不愿献血,恐怕在思想上还是有点问题的!.至于有些大学生所认为“为什么要用我的鲜血去滋育那些腐朽与末落’’的思想,还是应多看社会的主流,多想一想自已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献一份爱心,多一份责任,少一份痛苦,从自已作起,推动社会文明,社会民主和社会法制的全面进步。
在调查中,我们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研究生等积极无偿献血的态度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在各方面比较先进:一个高学历者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我们很难想象他会为民族,为国家作多大贡献。义务献血是公民的社会责任,学位证不同于毕业证,获得学位不仅要求学业上达到一定的水平,个人品质上也有相应要求。试想一个符合献血要求的学生拒绝献血,拒绝履行公民的义务,那他的品质如何能达到获得学位证书的要求?现在,报考研究生也把道德放在了重要的位置,突出其作用。
献血光荣,体现一个现代文明人的标准,献血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作为大学生,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对于献血这件利国利民的事都不热心,那究竟算不算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还很难说清。很多大学生认为义务献血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三 了解与分析影响大学生献血行为的因素,并提出解决办法 无偿献血是每个适龄公民的光荣义务,自19xx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大学生是我国无偿献血的主要对象。20xx年青岛、威海、昆明等主要省会出现不同程度血库告急,有的城市甚至启动二级预警,造成全国范围血荒。出现这次血荒现象反映作为献血主力军的大学生是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率先献血。为调查大学生无偿献血的情况和影响他们献血的因素,本文对湖州某大学16700名在校生进行了大学生献血行为的影响因素随机问卷调查,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献血率提供理论依据,更好的推动学校的无偿献血工作。献过血的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基本了解程度占70.7%而未献过血的占68.9%,两者之间没什么差别,国外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影响其参与无偿献血的行为。经分析可得,未献过血的大学生对无偿献血不了解的占28.1%,这说明宣传还不是很到位。大学生的性别、年龄、年级与其献血行为相关性显著。数据分析得出,各项影响因素均对各年级的大学生是否参加献血无明显的差异,这两者发生了不同的结果。大学生行为自主,受同学、家人、工作人员的影响较小,这可能与他们的自主决策能力较好,热心无偿献血,动机纯洁有关。数据显示,男生与女生在面对紧急需要献血时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大部分的人都选择看情况而定,说明部分大学生对无偿献血还不是很积极。
大学生是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并且是无偿献血的主要群体,是无偿献血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发展好高校学生,对无偿献血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医院都应该加强公益宣传,学校可以做出一些奖励,比方说加学分、
表扬、报道先进个人事迹等形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中,让献过血的大学生带动未献过血的同学。针对大学生对无偿献血了解程度处于中等水平来说,学校可以让各社团进行无偿献血知识的比赛等之类的活动。针对出现紧急情况时,男女参加率的不平衡,可以让男女结伴去参加献血。在开放题中,很多人提到不知道献血车何时来学校,有的人说班里没有人组织就没有献血的动力,我们觉得针对这点,以后可以让班长动员想参加无偿献血的人一起结伴参加。
这份报告写到这里就接近尾声了,在此,简单做一下总结。
无偿献血是值得赞扬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鲜血的权利,同时也有不献血的权利,在一个公民社会里,在不与现实法律制度相抵触,不影响别人行使权力的前提下,有选择献不献血的自由。
在调研中出现的问题,在以后一定会尽量克服,在这次社会活动中,我们还是收获了很多,了解了很多,对我们的帮助很大。作为思修这门课的作业,我想这次的锻炼已经达到了我们的目标。在此,对参加此次社会调查的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与人:周冰琪,吴博文,陈明儿,任静,雷红波